【小型核電廠3-3】可望2026年完成!大陸「玲龍一號」 靈活的能源選項

海南昌江核電基地的小型核反應器「玲龍一號」預定2026年完工。圖/取自新華網

4月底,位於大陸海南昌江核電基地的「玲龍一號」,順利完成核島6kV交流可靠配電系統(EMA/EMB)的帶電運行測試,意味著這個全球首個商用核電小型反應器示範工程,朝向2026年完工的目標,又邁進了一步。

玲龍一號是中核集團在軍用核動力和壓水堆技術的基礎上,研發的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(SMR),因此它有核潛艇的「血統」,但功能完全是商業和民生用途。「玲龍一號」與同在海南昌江核電基地的「華龍一號」不同,後者是功率高達1000MW的大型核反應爐,純粹為了發電而生;「玲龍一號」的功率只有125MW,一開始設計就是為了更廣泛應用,除了常規的發電功能,還包括給偏遠地區的中小型電網供電,以及用於石油開採、工業蒸汽、城市供暖等。

「玲龍一號」的總設計師宋丹戎曾經很生動地譬喻,如果說「華龍一號」像家用的台式電腦,包括螢幕、主機、鍵盤等;「玲龍一號」就像筆記型電腦,螢幕、主機、鍵盤等都集中到一起。

體積嬌小是「玲龍一號」的優勢,長、寬各10公尺,高14公尺,完全可以塞進一艘船,變成浮動電站,若企業需要辦理海外臨港活動、或是需要設立海上平台等,只需將浮動電站船入港、接電就可供電,遇到緊急事故或是戰亂,也可以迅速移走。

2021年7月玲龍一號開始建設,預計2026年完成,建成後的年發電量將達到10億度,可滿足約52.6萬戶家庭的電力需求,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88萬噸、種植750萬棵樹。

更關鍵的是,「玲龍一號」做為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,所謂「模組化」的精神就是要能夠在工廠大量生產,接著運送到指定地點,像積木一樣輕鬆組裝;而「玲龍一號」通過系統的簡化,成功做到批量生產、簡便組裝,還將成本控制在預算之內。

小型核電廠的另一重點是安全。宋丹戎說,從安全角度考慮,假如發生事故,「玲龍一號」的應急輻射範圍僅需300公尺(相較之下,傳統大型核反應爐需要10公里的安全距離),而「玲龍一號」的廠址大小就是300公尺見方;換言之就算發生事故,也只要在廠內處理即可,不需要更廣泛的應急範圍,也不會對周邊環境構成更大風險。

由於「玲龍一號」的彈性靈活,未來將可適用於園區、海島、礦區、高耗能企業自備能源等多種場景;從消費市場來看,「玲龍一號」在美、英等大國,中東、非洲等國家的偏遠地區,或是領土、人口較少的中小國家,甚至僅有幾萬居民的小海島,都是很好的能源選項。

梅花新聞網

台灣郵報原始網址:【小型核電廠3-3】可望2026年完成!大陸「玲龍一號」 靈活的能源選項

相關新聞

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