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/郎亞玲
由「裊晴絲劇坊」演出的《時代小崑劇-聽我細訴》即將於12月登上台中歌劇院的舞台。此齣傳統崑劇與西方舞台劇的融合,可說別開生面,將為崑劇吸納更多的年輕族群,一窺崑劇演出之美。
製作人與改編陳三資,2018 年向國家兩廳院提案獲得青睞,首演於實驗劇場,頗受好評。歷經五年淬鍊,重新編排,後終於如願來到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和觀眾見面。此劇嘗試頗為大膽,跳脫傳統戲曲新戲的一般概念,拋棄傳統敘事模式,直接選取西方文本,將崑曲中最精華的曲牌,穿插置入幾段不同的故事,讓與角色心理與情節故事,透過抒情唱腔、優美身段,歷歷如繪、娓娓道來。
選自美國當代劇作家珍.馬汀(Jane Martin) 的舞台劇名作 ,其中六位女性、六個段落各自獨立,絮絮叨叨的獨白,以曲調優美的唱腔和精確優細膩的身段表演,演譯出角色深藏的心事和懸而未決的生命處境。六段主題分別是:〈玻璃珠〉、〈記號〉、〈燈〉、〈拼布妹〉、〈十五分鐘〉,以及自編的<情勾>。關於美國劇作家還有一段軼事,就是翻遍資料,並沒有關於她的資訊,陳三資猜測
這只是一個化名,幕後作者,可能就是這齣戲的導演約翰.鳩利(Jon Jory)。而以珍.馬汀署名的劇作,一共有十二部之多,是值得吾人重視的當代劇作家。
雖然這整齣戲是六段故事組成,有如「拼盤」的形式,但故事的背後,隱隱指向了一個共同的主題,那就是女性的生活狀態與生存處境。其中有女性的身體覺察,自我認同﹔也有關於女性情欲與對愛情的執著﹔戲曲男旦角荒謬矛盾的表演人生,中年婦女的生活況味,婚姻中的矛盾苦悶異想,以及老婦面對死亡的睿智。這些原本鬆散的劇情,卻各自插入崑曲的曲牌演唱,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對照、呼應、強化、誇飾的效果,也似乎隱喻著:從東方至西方,從年輕到老年,女性的多愁善感、執著浪漫、敏感多疑、委曲求全,似乎是一首雋永反覆的交響詩,敲打著對生命的種種疑問。
演員都來自京劇專業演員,由於文本採自西方舞台劇,表演上要如何以唸白和
唱腔呈現出應有的「崑曲味」,其實排練過程想必有相當挑戰。但不可諱言,
這樣的反差對初次接觸崑曲藝術的觀眾來說,反而是一種相當有趣的體驗。崑
曲在這齣戲裡面,可以比擬為音樂劇中的插曲,很多人都因為音樂劇的某首主
題曲,而愛上了這齣戲。換言之,也同樣有可能,因為好聽的崑曲,而愛上了
這齣舞台劇,或整個崑劇舞台藝術。那麼這項傳統精緻表演藝術,將能突破時
代人才凋零的考驗,指向了一種融合性的表演藝術之路,可大可久。
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
報新聞原始網址:【郎亞玲有情癡】優雅、細緻、絕美-崑劇現代化的舞台魅力